不当“上班族”,而是开网店、自由撰稿、全职做家教……这些“非传统”的就业形式正越来越受到“90后”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专家指出,“隐性就业”正成为部分“90后”高校毕业生的一大就业趋势。(12月28日新华网)
所谓“隐性就业”,通常是指没有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隐性”地处在相关部门的就业统计之外。“隐性就业”是新近出现的就业形式,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需求多元、就业观念多样下的新变化,是对“显性就业”的有效补充,分流了就业压力,丰富了劳务供给方式。为了不当“啃老族”,越来越多的“90后”高校毕业生选择“隐性就业”,力求避免“毕业即失业”,表现出了积极的就业态度。然而,对于隐性就业者,目前社会上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质疑从未中断。甚至有人认为“隐性就业只是权宜之计或过渡办法”,诸如不思进取、没有正经职业等非议让一些隐性就业者心生茫然,而没有固定收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也让这一群体缺乏安全感。
但笔者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可以预见,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毕业生中的隐性就业者将会逐步增多,将来有可能从当前的“非常态”转换为“新常态”。事实上,无论何种就业形式,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不能说“隐性就业”一定会比其他职业自由度更高、薪酬更可观,但事在人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努力拼搏,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会取得成绩。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毕业生们不“等、靠、要”,而是选择“隐性就业”,这样的观念和行动显得尤为可贵。我们不应简单划一地以传统价值观评判现实的就业选择,各种合法的就业形式都应得到鼓励和引导,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
隐性就业者没有单位,不用“朝九晚五”,却有着不菲的收入,也许有人会羡慕这种生活。值得警醒的是,“隐性就业”并非适合所有人,也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90后”毕业生应避免跟风,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及早做好长远规划,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积极心态,争取变“隐性就业”为主动就业甚至成功创业。(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