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毕业季,大学毕业生又面临找工作问题,如何求得一份安稳的工作让很多人焦头烂额,也让无数家庭心力疲惫。
靠“关系”找来的工作
王超(化名)4年前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目前在省城一家媒体就职。说起4年前找工作的经过,王超说:“父母为了给我找份安稳的工作伤透了脑筋,托遍了关系,花尽了钱财,一家人都被搞得身心俱疲。”
2010年,王超的家人通过关系认识了据说是在省城某媒体工作的李某,李某当时拍下胸脯说,可以通过关系让王超进入省城某家媒体,并暗示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在全家人正为他的工作发愁时获知这一消息,无异于久旱逢甘雨,王超家人立刻筹措了5万元给李某。随后,一家人每天都期望着李某带来好消息,但事情进展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等待了很久都没有任何消息。过了不久,李某回话说:“要进省级媒体,竞争非常激烈,得多花钱才行。”为了疏通关系,需要一定的花费是正常的,带着这样的心理,王超的父母赶紧又筹措了5万元给李某。后来,李某又提出:“我要请帮忙的人吃饭,需要5000元。”王超一家又凑齐了钱交给他。此后,李某又以送礼为由向这家人索取了近万元。
前前后后给了这么多钱,似乎可以安心了,但是后来的事情让王超一家始料不及,李某以各种理由左拖右拖,时间一晃过去了1年,王超的工作也越拖越没了着落。其间,王超父母多次问询,李某始终躲躲闪闪,给不了确切答案。后来,王超给记者打来电话,工作的事情终于解决了,3年间,一家人花尽了钱,说尽了好话,每天都焦虑不安,又怕被骗,又怀着希望等待。
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增加,有过王超这样经历的大学生毕业生越来越多。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找工作尤其靠关系。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十分有限,于是,动员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寻求工作成为了有效途径。在招聘名额有限的同等条件下,你有路子很有可能被优先录用。但是,靠关系找到的工作,由亲戚远近、人脉是否够“铁”、自身的条件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决定,如果工作有前途自然满意,如若发展前途较窄,又碍于亲朋颜面不能推辞或争辩,就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被骗无数钱财,工作无果。
“一想要找工作就头疼”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李一轩今年面临大学毕业。他说,虽然学校为学生就业每年都举办各种招聘会,但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于是去招聘会投简历,这种“无头苍蝇”似的找工作让他“想想就头疼”。他是学工科的,同学大部分都应聘去了建设单位。听说他们几乎天天要加班,去外地下工地的好几年都不能回家。据说同班的班长很牛,在校期间多次获奖,成绩优异,两个多月前被北京一家合资企业录取,有时他打来电话,说得最多的就两个字——忙和累,他的工作就是天天画图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超出8小时的还不算加班。他说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极高,上个月他因为图纸上画错了一条线,到了月底,一分钱都没拿到,只好让家人汇了两千块钱,不然就只能饿肚子了。
班长的经历也让李一轩苦恼,他说,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问:“你的工作找得怎么样了?”这几年来,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已经成了让学生闹心、家长焦心的一件事。寒窗苦读十数载,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在社会上博得一席之地?小则养家糊口,大则事业有成,最终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面临的就业形势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到底去哪里寻找自己的位置,这让很多人迷茫不已。学校学习一直重视理论,没有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突然让学生自己作出职业选择,这种茫然也是必然。
找工作的底线在哪里
“我英文六级,商务英语高级证书、外贸相关证书都有,到现在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说起最近找工作,正在人才市场转悠的吴晶晶无奈地对记者说。吴晶晶是河北人,从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准备留在山西工作,从2013年夏天到现在,简历不知发了多少,终于有几个面试的机会,对方却以没有相关经验或者不招收女生而拒绝。曾经面试过行政助理,工作内容是端茶倒水外加打扫,吴晶晶说:“大学读了4年,总不能干小学生干的事吧。”越面试越没自信,她说,是不是要降低要求呢,知道就业形势严峻,怎么找个一般的工作就那么费劲呢。
后来吴晶晶又转战各大招聘网站,曾经两天打了40多个求职电话,终于在一家外贸公司入职了,3个月下来,准备要转正了,哪知道公司大面积的人事变动和岗位调整,吴晶晶被告之要延长试用期,且薪水也降低不少,无奈之下,她只能辞职。
不少人说,薪酬不要紧,先找到工作再说,只要能学到东西,累点或工资低点都没关系,眼光要长远点看,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份工是为自己专门订制的,只有在慢慢工作中积累经验,为日后能作自己喜欢的事打基础,这或许也是无奈之后的最后选择。记者在省城多所高校采访,许多应届毕业生都这样回答:只希望简历发出去后,能被用人单位看上,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吴晶晶说,她找工作对薪酬的事提都没提,只是关心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发展状况等,希望有份工作,安定下来。
费劲唇舌,甚至有人接受零底薪的工作,不得不说,为了找一份工作,大学毕业生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我们欣慰着这些孩子们懂得脚踏实地的同时,也开始怀疑,为了工作可以付出的代价到底有没有上限?
闷热的夏天,心情同样热。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走进社会,谁都知道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始人生历程的没有多少,更多的人开始了比上学时更加迷茫的奔波。(山西日报 程国媛)